二次供水系统是高层住宅小区正常用水的核心保障,随着居民对用水品质要求的提升,传统供水设备的弊端日益凸显。本文将系统梳理需要进行二次供水改造的小区特征,详解改造实施路径,并以管中泵为核心设备,对比传统立式泵的性能短板,为小区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一、二次供水改造的小区特征分析
1. 供水水质不达标小区
问题表现:部分小区因管道与立式泵材质耐腐蚀性差,运行 5 年后出现锈蚀剥落,水质检测显示浊度、铁含量超标,居民反映自来水有腥味、沉淀物。夏季潮湿时,泵房内的立式泵金属部件滋生青苔,污染二次供水水源。 改造紧迫性: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中 “管网末梢水浊度≤1NTU” 的要求,长期饮用存在健康风险。2. 能耗超标且运行成本高的小区
数据佐证:某 15 层小区采用 3 台 15kW 立式泵并联运行,日均耗电量达 280 度,年电费超 9 万元。因立式泵为定频运行,即使夜间用水量仅为高峰 1/5,仍需满负荷运转,电能浪费率超 40%。 改造价值:国家《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二次供水系统能效等级达到 2 级以上,此类小区已明显超标。展开剩余70%3. 设备运行影响居住体验的小区
典型场景:泵房位于居民楼地下一层的小区,立式泵运行时产生的 75 分贝噪音通过墙体传导,10 米范围内住户家中夜间噪音达 48 分贝,超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 “卧室夜间允许噪音≤37 分贝” 的标准,引发群体性投诉。 改造必要性:设备振动导致管道共振,部分住户家中出现墙面开裂、瓷砖脱落等问题,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管中泵无负压供水设备
二、二次供水改造实施全流程
1. 系统诊断与方案制定
专业检测: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 72 小时连续监测,记录不同时段的水压曲线(要求高层末梢压力≥0.14MPa)、设备噪音值、能耗数据;采用管道内窥镜检查管网锈蚀程度,出具《水质安全评估报告》。 定制方案:根据小区总户数(按 3.5 人 / 户计算)和户型(如 120㎡户型设计秒流量 0.2L/s),确定管中泵选型参数(推荐流量 20-60m³/h、扬程 40-120m);采用 BIM 技术模拟设备安装位置,确保与原有管网接驳顺畅。2. 施工组织与质量管控
工艺标准:管道改造采用食品级 316L 不锈钢管(耐腐蚀寿命提升至 20 年),焊接采用全自动氩弧焊机,内壁光滑度 Ra≤0.8μm;管中泵基础加装弹簧减震器,与管道连接处安装橡胶软接头,振动传递率降低 90%。 验收规范:连续试运行 30 天,确保水压波动≤±0.01MPa,水质菌落总数≤100CFU/mL,泵房外 1 米处噪音≤40 分贝,方可通过验收。3. 智慧运维体系搭建
智能监控: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实时上传流量、压力、能耗数据,系统自动生成《能效分析报告》;设置异常预警(如压力骤降 10% 自动报警),响应时间≤15 分钟。 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设备电子档案,根据运行时长自动推送保养提醒(如每 5000 小时更换机械密封件),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运行策略(如工作日与节假日差异化供水模式)。二次供水泵房改造
摘要
本文明确了三类需进行二次供水改造的小区:水质不达标、能耗超标及设备影响居住体验的小区,并阐述了改造全流程。通过专业检测制定定制方案,核心采用管中泵替代传统立式泵,其在静音(≤40dB)、节能(能效 1 级)、维护(年均 1 次)等方面优势显著。结合智慧运维体系,改造后可实现水质达标、能耗降低 40% 以上、噪音符合居住标准,全面提升二次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发布于:广东省在线开户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