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伟 张溢璨
2023年Q3,在赤字恐慌下,美债10Y收益率冲至5%的本轮高点。
当下环境,在财政担忧、短债供给、评级下调等多维度,与彼时类似。但除非美国经济超预期走强,不认为风险会重现:
(1)2023Q3,财政部意外增发中长债,与其说是赤字恐慌,不如说是久期恐慌,但如今财政部不敢轻举妄动。
(2)关税对冲下,2025赤字或低于去年,赤字率降至6.1%,这与2023年赤字上行拐点不同。
(3)2023Q3,美国经济异常强劲,硅谷银行破产后,不仅未出现金融危机,反而有过热嫌疑,基本面是美债大跌的根本原因,而目前关税冲击下,基本面走势存疑。
(4)2023还在演绎“higher for longer”,如今联储降息临近。
短期看:美债核心仍在于降息,预计4季度收益率中枢有望平稳回落,10y或向4%靠拢。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rticle_adlist-->“美丽大法案”通过,美国财政赤字或进一步上行。2023 年 Q3,在类似的赤字恐慌下,10Y 美债收益率向上突破,达到 5%的本轮周期高点。今年下半年,类似风险会重现吗?
“美丽大法案”通过,市场担忧美国财政赤字或进一步上行。2023年Q3,在类似的赤字恐慌下,10Y美债收益率向上突破,达到5%的本轮周期高点。今年下半年,类似风险会重现吗?
一、从财政和赤字的走势看,2023年Q3与当前确有相似之处
(1)2023年Q3,市场发现当年财政赤字明显超过此前预期
2022年,美国财政赤字不足1.4万亿美元,从疫情后的高位大幅回落(2020和2021年分别为3.1万亿和2.8万亿)。进入到2023年,由于拜登政府未再推出大规模更多刺激,市场预期财政赤字有望进一步回落。2022年11月,主流机构预期2023年赤字在1万亿附近,较2022年下降4000亿;此后,赤字预期逐渐上修,但到2023年Q3前后仍仅有1.55万亿。最终,当年赤字实际规模达到1.69万亿,远超上年和预期。
今年由于《美丽大法案》的落地,以及此前赤字依旧高于去年,市场同样存在赤字上行的预期。
(2)对美国财政前景的担忧明显恶化
2023年Q3,彼时不仅是赤字的超预期问题,更深层次是扭转了财政的前景看法。疫情两年,尽管赤字高企,但市场普遍预期这仅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后期赤字会逐步回归正常。但是,2023年成为一个重要拐点,随着赤字的再度反弹,尤其是拜登政府大规模予以退税优惠、增加福利教育和军事支出,市场开始意识到,依靠财政扩张换取经济稳健、股市上涨、和选票,可能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路径依赖,美国财政的长期风险增加。
这一点与当前类似,2025年,关于美国财政长期不可持续的讨论一度成为主线叙事,《美丽大法案》更是对长期财政再平衡添了不少不确定性。
(3)美债评级均遭下调
2023年8月1日,惠誉将美国评级从AAA下调至AA+。
2025年5月16日,穆迪将美国评级从Aaa下调至Aa1。
(4)均出现:债务上限问题+短债供给潮
2023年初,美国触及债务上限,至6月初解决,6-7月财政部现金快速回补,按照当时5月财政部计划,至9月TGA余额为6500亿,5月底TGA不足500亿,短期短债额外发行压力约6000亿。
2025年初,美国再度触及债务上限,至7月初解决,目前TGA不足3400亿,财政部8月计划显示9月底TGA为8500亿,潜在短债额外发行压力在5000亿上下,略低于2023年。
二、但是,今年与2023Q3也有多处明显不同,使得上轮经验不可轻易对标
(1)2023年8月,美财政部意外增发中长债,是美债利率上行重要催化,与其说是赤字恐慌,不如说是久期恐慌;但如今,财政部不敢轻举妄动
2023年季度再融资会议上,美国财政部意外上调了附息国债的拍卖计划,此后仅两个季度,中长债月度平均发行规模上升近40%。
但是,随着美债利率的大幅上行,财政部很快结束了这一轮增发周期,自2024年二季度开始不再整体上调中长债供给,转而增加短债的发行。即使赤字高位,美债供给久期也不会上升,美债长端压力便可控。从近期财政部发言看,这一策略暂时不会调整。
(2)关税的对冲下,2025财年赤字或低于此前预期,赤字率或降至6.1%,这与2023年赤字上行拐点不同
由于上半年美国财政赤字远超去年,市场预计今年赤字会在1.9-2万亿,赤字率进一步上升。但进入到5月之后,一方面,收支差距加速收敛,另一方面,关税对冲效果开始显现,最新6月累计赤字已经仅比去年同期多600多亿美元,考虑到关税目前同比每月多增约200亿,7-9月有望完全抹平当前的增幅。我们最新赤字预期下调至1.8万亿左右,赤字率预期下降至6.1%(去年为6.4%)
(3)2023年Q3,美国经济异常强劲,硅谷银行破产后,不仅没有出现金融危机,反而有过热嫌疑,基本面是推动美债利率上行的根本因素,而今年关税冲击下,基本面走势短期仍然存疑
2023年3月,硅谷银行破产后,市场对美国经济较为悲观,衰退预期盛行。但是,美联储及时干预下,不仅成功避免金融危机,经济增速更是超预期上行,三季度GDP环比年率达到惊人的4.9%。从这个角度看,赤字恐慌只是美债利率上行的催化剂,背后本质还是经济走强。
今年美国经济仍显示出韧性,但后续走势分歧较大。一方面,联储可能启动降息提供正面帮助,但另一方面,关税的负面影响仍会体现,尤其特朗普与欧盟和日本的谈判结果来看,全球整体关税或继续从10%升至15%以上。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经济的走势。
(4)2023还在演绎“higher for longer”,如今联储降息临近
2023年仍在加息周期尾声,主要叙事为利率的“higher for longer”,降息预期不足。但目前,降息的趋势已经逐步明朗,成为美债的后盾。
三、短期美债收益率的展望
(1)除非美国经济超预期走强,赤字恐慌难再成为叙事主线
和2023对比可以看到,最核心的几个催化美债上行的因素均存在争议,短期赤字压力边际缓解,财政部不敢增拍中长债,联储大概率降息,美国经济也面临关税的滞后压力。
(2)美债短期核心仍在于降息,预计四季度收益率中枢仍有平稳回落空间
关税对通胀的传导已经开始体现,预计8-9月达峰并回落,联储在Q4降息的障碍临近扫除,短端有望下行50-100bp,且不衰退的情形下,期限利差目前走阔压力并不大,长端收益率有望跟随回落,初步预期10y中枢降至4%左右。
美国通胀上行超预期,美国经济增长超预期,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美元大幅升值,美债利率上行,美股继续下跌,商业银行破产危机,以及新兴市场出现货币和债务危机。美国经济衰退超预期,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联储被迫转向宽松。欧洲能源危机超预期,欧元区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场陷入动荡,外需萎缩,政策面临两难。全球地缘风险加剧,中美关系恶化超预期,大宗商品、运输出现不可控因素,逆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供应链持续被破坏,相关资源争夺恶化。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美债:2023赤字恐慌,会重现吗?》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7月30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钱伟 SAC编号:S1440521110002
近期热门视频 ]article_adlist-->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视频号,欢迎关注~ ]article_adlist-->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重要提示:
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article_adlist-->免责声明: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article_adlist-->在线开户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